心力衰竭(心衰)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中患病率高、反复住院、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并且消耗社会财富的一大类疾病。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仅34%,比多种癌症还要低,因而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据统计,目前我国心力衰竭患者至少有1100万,70岁以上人群每10人中就有一名心衰患者。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病率的不断增长,心衰患者人群还将日益扩大,大量心衰患者将面临看病难、住院难、随访难等问题。因此,患者增加对于心衰的认知及基本知识的了解将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从结构上来说,我们的心脏就像一套房子,有四个房间——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房子”的“墙壁”由许许多多可发生形状改变的“砖块”构成,它们就是心肌细胞。当“砖块”由于某些外因或内因发生变形时,“房子”的结构也会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
从功能上来看,心脏就像是一个不停工作的水泵,在人的一生中大约跳动25亿次,每跳动一次都引起一次泵血过程,以每分钟5~6升的速度把血液输送至全身各处。我们身体中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包括脑、肺、肝、肾、胃肠道、四肢等,都需要血液中的氧气和养分供给,如果心脏不能正常工作的话,这些器官和组织的功能都将受到影响。当心脏结构变化到了一定程度时,其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心力衰竭的含义和表现
心力衰竭可以理解为心脏水泵功能的部分丧失,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减退,不能将静脉回心血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名称,而是由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所构成的综合征。
左心衰竭
左心衰竭以外周循环灌注不足及肺淤血为主要表现。由于心脏不能有效泵出血液,患者可能会感觉乏力、头晕,甚至晕厥。由于心脏向肾脏泵血减少,会出现少尿、肾损伤等情况。由于肺静脉淤血,会出现高枕卧位、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等。
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由于外周静脉血不能完全回流至心脏,会出现身体下垂部位水肿(小腿、踝部、足背)。由于胃肠静脉、肝脏淤血,会出现腹胀、恶心、食欲下降等。
心衰的病因和诱因
任何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或僵硬程度增加的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衰。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础即心肌重构,其基本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
①心肌损伤,如冠心病(心衰最常见原因)、心肌病、心肌炎等;
②心脏负荷加重,如高血压、肺栓塞、心脏瓣膜病等。
|